第(1/3)页 没有告诉赵淳的是,赵桓故意将韩礼先酿在一边,故意放纵陈旸等人在政事堂闹。 很显然,这事陈旸心中非常清楚。 无论韩礼先是否真的和上京城的韩家有瓜葛,作为外戚,一旦被卷入进来,是不可能很快顺利抽身的。 即便是无罪,那也得被剥一层皮下来,或者几个月睡不着觉。 这是皇帝对威慑外戚的一种小伎俩。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 做皇帝,可不是像穿越言情剧里那样,和那个贫苦人家出身的女子上演至死不渝,绝对信任的把戏。 更不可能和某某人拜把子成兄弟,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 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。 无论是皇后朱涟,还是皇贵妃韩晨晨,都不可能得到皇帝百分百的信任。 能有机会压一压外戚的威风,这种机会赵桓是绝对不会错过的。 这是皇权的本质决定的。 当然,最终事情还是要给一个决断出来。 这真的太简单了。 政治是灵活的,因为人是灵活的。 上京城的皇城司卫在城内走访了一遍,就抓到了一个模仿韩铎写信的人。 这个人将所有一切都招认了。 于是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,被分别送到了李纲、刘彦宗,政事堂和皇帝手中。 调查显示,与韩铎招供一致,的确有人造假,背后的主使者是沈州的知州李彬。 李彬是幽州人,宣和年间进士。 当年幽州还在辽国人手中,李彬追求过韩礼先的妹妹,被拒绝,韩家嫌弃他出身贫寒。 后来幽州被大宋收复,李彬投诚了大宋,十几年,政绩到有建树。 去年知州沈州,这一次是拿了不少钱,在沈州的监狱中说出了关于如何陷害韩礼先的详情。 “李知州,安心上路,有人答应过你,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的。” 李彬叩首:“多谢上官,李某人在此拜过。” 这事之后,政事堂的大臣们稍微消停了一些。 看到报纸的赵谌将赵昚找来道:“这事不是我们干的吗,怎么成了李彬干的?” 赵昚道:“因为有人要保韩家。” “谁胆子这么大!敢造假!” 赵昚顿时无语,心里道:大哥,我们也在造假陷害,难不成你要去揭穿人家? 这种贼喊捉贼的把戏就不要玩了,到时候引火烧身就麻烦了。 “崇国公稍安勿躁,这一次只是给韩家一个小小教训,毕竟韩妃是皇贵妃,不可能通过这件事就能将韩家绊倒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