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七章-《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二、轻工业。

    当然,赵桓还在上面加了一条:旅游业。

    南洋和塞北的风景,各有千秋,吸引人过去旅游,也一定是好生意。

    只不过因为宣传不到位,大宋的百姓认为南洋是不毛之地。

    没有展起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执行上面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南洋太远,朝廷要有效管控那里显然不太现实。

    诸王们在东京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,过去后肯定想办法维持以往。

    就目前的形式来看,只能选派总督大臣前往南洋进行强制干涉了。

    不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南洋,就这样荒废的确是一种浪费。

    思前想后,赵桓决定派秦桧去南洋做这个总督大臣。

    毕竟南洋的地位非常重要,未来打通了东西方海上通道后,南洋是海上通道的必经之路。

    并且也是连接澳洲的中转站。

    秦桧领命后,稍作了准备便连夜启程。

    他的任务就是去南洋搞经济展。

    秦桧的任职,明显是在从康王手中剥离权力。

    为了平衡交子,除了大力展南洋经济,朝廷也开始全力向西南渗透。

    尽量将摊子铺平,是目前主要的策略。

    除了西南,最重要的还是东北。

    东北目前的情形就是,大地主和官僚掌握着核心资源,社会成本过高,经济几乎一潭死水。

    这些人除了消费奢侈品,对其他的基本没有需求。

    而唐恪在东北的温和治理,并没能撼动贵族阶层的力量。

    为此,皇帝已经连夜密函给李崇光。

    东北正在酝酿一场残酷的变局,在这场变局中,流血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除了对这些不争气的地方开刀子,对贷款的条件也做了重新调整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政事堂和三司使,以及皇家银行忙得焦头烂额。

    但是赵桓还是不满意,他觉得现在急需要一场战争来解决国内的通货膨胀。

    这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。

    正巧毕勒哥在那里作死。

    赵桓给岳飞和吴阶分别写了信。

    阐明自己的意志。

    西北军厉兵秣马,西北边境的战争爆只是时间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,双方都不愿意在这个时间节点动战争。

    但双方似乎都做好了准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