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一章天竺-《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那个狗日的敢在这里面贪得无厌捞钱,就送他全家去见阎王。

    这种利国利民,利在千秋的事情,是决不允许有任何差池的。

    朝廷的铁路规划一出来,几乎整个大宋的商人们都闻风而动。

    这件事牵连之广,几乎覆盖了大宋当今主要的州府。

    当年的杨广挖一条运河都动用了上百万人。

    如今,虽说技术进步了,但六条铁路,这调动的人数,怕是没有个三百万也有两百万了。

    大宋铁道司已经紧锣密鼓再筹划着各地的人员招募计划。

    大宋邸报也对铁路提案一事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。

    百姓们对铁路的认知并不深刻,只是看着热闹。

    但这一年的大宋,已经有不少专门研究经济的学者。

    他们一致认为,朝廷在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。

    皇帝的远见当今无人能敌。

    朝廷的铁路在民间的商人圈子里炒的沸沸扬扬。

    同时,广南新府的港口也受到了许多人关注。

    已经有第一批商人出发,将货物运输到注辇。

    听说远洋大臣沈浪已经开始在注辇建设行政机构,奉朝廷之命,成立了注辇府,辖注辇路。

    注辇府将设立银行,港口,军区,学校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从翰林学院和帝国军事学院卒业的部分学生,也从广南东路的港口出发,漂洋过海,抵达注辇。

    他们将作为那里的行政官员、学校老师,常驻在那里。

    按照大宋对海外扩张的标配,当地人要开始学习汉文,说汉语,写汉字,读四书五经,接受圣人教化。

    同时,还要在那里修公路,搞基建。

    起初,那里的人不为所动。

    他们都信奉佛教,做清修。

    并且那里苦行僧还劝诫底层的人,要坚定不移信奉佛祖,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消失。

    不过,自从沈浪申请了一批交子过来后,局面就发生了一丢丢变化。

    “听说去挖山有钱拿?”

    “真的假的?”

    “是真的,昨天我朋友拿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别被骗了,拿的是纸,根本不是钱。”

    “但听说那种纸可以在街头买食物吃。”

    “你刚才说只需要去挖山就有钱拿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种好事,我要去看看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